推广 热搜: 微商怎么加好友  网易  凝胶  奢侈品  文案策划  微商快速成交  视频营销  微信小程序  阿里巴巴  微商 

产业观察 | “势”在人为,传统企业如何进入氢能领域?

   2022-11-07 互联网货源代理网420
核心提示:氢能产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以致于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即将面临的变化,即将到来的机会或风险。前天一个老领导打来电话,说他和朋友的公司是做天然气贸易的

氢能产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以致于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即将面临的变化,即将到来的机会或风险。

前天一个老领导打来电话,说他和朋友的公司是做天然气贸易的,现在想涉及新能源业务,问我做什么好。我问他是否有危险品运输资质,他说有,我跟他说不如延伸到氢能的储运和贸易吧,于是老领导让我给他画一张图,告诉他怎么做。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家都面临的问题吧: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对新的产业又不了解,到底该怎么办呢?

前几期的文章专业性太强,即使是整理两位院士的思想也非常耗能,加上封闭了一个多月以后得以“重出江湖”(出趟小差),所以本期就跟在氢能行业外观望的企业家们聊点轻松的话题吧,算是给老领导画一张”路线图",顺便也让我的脑子放空一下。

路径依赖与持续发展

尽管“独角兽”会让很多的人一夜暴富,但永续经营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我是研究制造业的,从当工程师到卖方研究员、买方研究员、实体企业研究员,拜访的企业超过500家,看过上千家企业的财报,真正能够穿越时代的企业只有极少数,更多的企业都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纵观世界那些穿越时代的百年企业,除了持续创新的内生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总能在时代的变迁和产业转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但产业转型过程中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传统企业因为市场成熟增长放缓,但对新兴产业又缺乏了解,缺技术、缺人才,眼看着一些新兴行业如火如荼,却不知道怎样进入。

就像一个要去往远方的人,自己乘坐的车已经停下来,却不知道该怎样乘上下一趟高速列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路径依赖“。

如果说最先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是私有财产保护机制的话,那么持续创新最大的动力就是市场竞争机制。我们会发现,往往改变行业的不是原有的企业,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比如最早做光伏和风电的一定不是煤炭企业,率先做新能源汽车的往往也不是燃油车企业。

但占有先机不等于持续发展,传统企业并非一定被淘汰,关键是要打破路径依赖,建立持续发展的机制。

如果我们把时代看成是一条道路,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新时代的车往往快过旧时代的车,打破路径依赖就要跟上新时代的车。通常,旧时代的人要继续在道路上行驶,有几种方式:

第一,搭上新时代的车,跟随新时代的车一起行驶,也就是股权投资;第二,夺过新时代车辆的方向盘继续往前开,这就是收购兼并或是抢占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第三,成为新时代车辆的一部分,也就是了解自身的能力与新兴产业痛点,与已有企业共建生态链。

对于传统能源企业或投资人来说,也许你错过了光伏、也错过了风电、电动汽车,但如果你有足够的耐性,氢能将有足够多的机会,希望你这一次不要错过。

股权投资:要产业布局还是资本利得?

所谓”风口“,是对某种趋势已经形成共识,众多的能量集中到一个方向形成一种势能,大量的资本涌入新的赛道。

股权投资有两种性质的投资:一种是产业资本,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新的产业,构建新的生态,这往往是那些具备前瞻性的企业;另一种是财务资本,主要目的不是产业布局,而是资本套利。

产业布局更加注重核心技术,而资本利得更加注重商业模型。不过过去的财政补贴转变为政府引导基金后,又有了第三类股权投资的资本,政府引导基金往往具有项目启动和扶持的性质,同时,给予投资项目更多的资源,成功率也就更高,实现套利的机会更大。这种性质的资本延伸至企业,所以,资本的性质越来越难以绝对区分了,资本更多成为一种连接产业链和构建产业生态的纽带。

比如美锦能源通过股权投资布局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国鸿氢能、鸿基创能等企业,并投资主导了飞驰汽车,通过股权投资构建氢能产业生态链;潍柴动力通过投资巴拉德进入燃料电池,并与巴拉德组建中国合资公司潍柴巴拉德;中国石化更是通过股权投资布局燃料电池(重塑股份)、加氢站核心装备(中鼎恒盛、国富氢能、海德利森等)、与国外制氢装备企业(康明斯、蒂森克虏伯)等企业合作来广泛涉猎氢能产业。

   

这种生态链布局的股权投资方式往往可以通过产业赋能提升标的企业的价值,不过,在股权投资上,不同企业显然也有不同的目的,相比之下,潍柴动力更加倾向于产业布局,而中石化、美锦能源和雄韬股份都有专门的股权投资部门,不是单纯的产业布局,也兼有获取新兴产业资本利得的目的,投资效率可能更高。

对于行业关联性强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来布局新的产业,如能源企业;对于跨行比较大的企业来说,更多的人会通过股权投资来对冲传统企业下滑的压力,如房地产企业。

新兴产业比传统产业风险更大,往往是九死一生,所以即使是在风口的企业,也会摔死一大片。一般来讲,产业资本因为有上下游验证和赋能的能力,成功的机会更大,而财务资本在股权投资上往往更加专业,他们在投资时点和退出时机上有更加丰富的经验。

近期氢能产业的政策频出,一些行业发展的难题也在被逐渐化解,比如化工园区的限制问题、现场制氢的问题、电解水制氢的成本问题、制氢和储氢的标准问题……行业发展的前景正在明晰,我们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的资金、资源进入氢能行业。

收购兼并:要团队还是要产能?

历史上,很多企业的技术迭代都是通过收购兼并来实现的,在氢能行业也是如此,比如挪威的NEL公司是一家碱性电解槽企业,先后收购H2 Logic和Proton OnSite扩展加氢站和PEM电解槽业务;康明斯是全球最大的柴油发动机企业,通过收购水吉能进入燃料电池领域;威孚高科是国内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龙头企业,通过收购IRD和Borit进入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膜电极和双极板领域,以对冲燃油发动机下降的风险。

收购兼并最大的风险是人才流失,对科技主导的产业来说,收购兼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完整的研发体系和科研团队才是核心,隆基股份几乎挖走了考克利尔竞立半个核心团队,而三一重工通过武汉理工的人才构建起氢能研发中心。

但人才的流动性对企业是一把双刃剑,人才可以流入也可以流出,所以,现代科技型企业的治理结构必须建立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

不过,别以为新兴产业就没有产能投资机会,实际上,产能不是一个企业的全部,对于科研型企业或引进技术的企业,经营上不一定有优势,如国内最早实施燃料电池产业化的上海神力就是因为经营不善被亿华通收购接管的,碳纤维领域的中安信则是因为大股东涉及法律问题而造成的产能闲置。

一般来讲,并购产能的代价都低于重置成本,否则收购就变得没有意义。

院企合作:是拿来主义还是共同研发?

企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是投入与产出之间产生的溢价。但投入与产出之间有时间差,对非成熟产业来说,这个时间差甚至不可预期,所以,一般生产性企业的创新往往是在原有体系下的改进和提升,确定性相对比较强,颠覆性创新技术则更多来自科研院所。

所以,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转让不同,新兴产业主要是将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在实验室论证的基础上实施产业化。

我国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技术主要来源加拿大巴拉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电解槽核心技术源自中船718所;液氢技术源自航天101和中科院;天然气制氢和碳捕集技术主要来自西南化工研究院;储氢安全技术则是浙江大学研究最深……目前产业链很多大的企业技术源头都在这些科研院所。

    

就像在船舶内燃机领域的瓦锡兰一样,全世界最著名的燃料电池企业巴拉德并非是一个生产性的企业,而是一家专业的燃料电池科研企业,不仅我国的国鸿氢能和潍柴动力技术源自巴拉德,就连丰田燃料电池早期也委托过巴拉德。

阳光电源从光伏逆变器进入电解槽领域就选择了与大连化物所合作,而三一重工、华电重工等企业的电解槽则是购买来自成熟电解槽企业技术人员的工艺包。

一般来说,技术转让、购买工艺包、共同研发都是企业的技术来源,但短期来得越快,越偏向制造业,参与研发越多则越有利于研发体系的建立。所以,对于成熟性产品更倾向于技术转让,而对于非成熟产业,参与较多的研发并建立研发体系则更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共建生态:成为竞争者还是合作者?

氢能产业看起来是一个巨大的额万亿市场,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依然处于示范期,企业的规模都还不大。而且从国内外上市或准备上市的企业来看,市场表现波动性都很大,到底要不要进入这个行业呢?又该怎样进入呢?

虽然现阶段依然处于示范期,但找到行业的切入点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一般来说有三个方向:

(1)盯住市场热点。产业链上热门的燃料电池、电解槽、储运装备、加氢站等看起来很好,但产品技术门槛高而且还特别竞争,这些核心的产品头部企业已经基本形成,除非你有超越市场的技术能力,否则现在进入一定不是好时机。

是不是这些产品就没有机会了呢?也不是,如果找到超越市场的技术路线可以进入;或等到供应链更加成熟,下游需求确定的企业如整车企业进入燃料电池、电力企业进入电解槽研发成本可能会更低。

(2)盯住自身能力。氢能看起来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氢气作为工业品其实属于传统产业,涉及电解槽、化石能源裂解、二氧化碳回收、氢气纯化、氢气储运、压缩机、高压低温技术和材料、阀门等多种传统技术。很多传统企业都可能在氢能领域找到机会,比如我的老领导传统业务是天然气贸易,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在气体的高压或低温储运上具有一定的经验,而且拥有天然气的供应链和客户资源,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可以转移到氢能储运和贸易上来。

(3)盯住行业瓶颈。瓶颈看起来是障碍,实则可能是商业机会。我的市场经济学老师曾举过一个案例:改革开放初期美国和日本都来中国考察电视机消费市场,美国人调研的结果是中国人都在打麻将,没有看电视的习惯,且买不起电视机,所以,电视机在中国没有市场;日本人调研的结果是,中国人缺乏娱乐生活,而且居民的钱都存在银行,所以他们认为中国人需要改变生活方式,而且有钱购买电视机,所以,日本人很快将电视机卖到了中国。

近期有市场调研,氢能网约车运行中遇到很多的问题,运行空间与加氢站的矛盾问题、车辆续航能力问题、仪表显示问题、车辆失速问题、氢气供应及成本问题等,这些问题足以让悲观的人对燃料电池汽车止步,但对乐观的人来说,每一个问题都叫“客户痛点”,都可以寻求解决方案和商业机会。

所以,盯住市场热点将加剧竞争而且机会不多,但如果盯住市场的痛点,并根据自身的优势提出解决方案则是合作的态度,就可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合作还包括与国内外竞争对手或上下游的股权合作、战略合作,如中集与海克斯康的股权合作,中石化与康明斯的股权合作、丰田与亿华通的股权合作等。

我们观察到燃料电池和制氢都已经出现大量的产能规划,这必将会导致燃料电池和氢气成本大幅下降,那么现阶段氢能行业更多需要打通的产业链包括:

(1)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规划;(2)安全高效的氢气储运解决方案;包括天然气掺氢和管道输氢、液态、固态和高压运输装备的材料;(3)合理布局的加氢站;(4)二氧化碳回收、循环与封存;(5)氢电耦合的储能技术;(6)氢气安全和阀门、传感器及仪表技术;(7)安全高效的压缩技术;(8)氢消费(氢医学、氢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等。

   

燃料电池、电解槽核心零部件都有很大的空间,但这些空间属于纵向空间,也就是相关企业自身提升的空间;但这些产品的下游应用和无缝连接则蕴含着更大的商业机会,属于横向空间,是现有产业链上可以增加的业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互联网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互联网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