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汽车行业电动化的变局,日产的态度是暧昧不明的。
2021年12月,日产发布了“日产汽车2030愿景”,明确提出将以“电驱化”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电驱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当然就是制造电动汽车,目前在国内市场的代表车型就是9月份刚刚上市的艾睿雅;第二是制造搭载e-POWER技术的车型,目前在国内市场的代表就是轩逸电驱版e-POWER。
e-POWER是一种完全通过燃油供给电池发电,且完全通过电力驱动的动力系统,接近于不带外接充电的增程式系统。根据“日产汽车2030愿景”,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日产汽车电驱化车型将占总销量的40%以上,而其中在电驱化车型中,纯电和e-POWER又将各占50%。
别人走一步,日产走半步,这样充满保守主义的政策像极了日系品牌的行事作风。
不过目前在人口总数约为1.26亿的日本,仅仅是汽车直接从业人员就已经达540万,包括日产在内的日本汽车工业若贸然全面电动化,势必会引发日本国内经济非常严重的连锁反应,日系车已然是船大难掉头。
日产站在电动化这个没有后路的历史节点,实在不由得不谨小慎微。然而回望75年前,在日本国内同样面对电动化转型,日产的选择却是绝不含糊的。
一、日产电动往事
1940年代前期,日本深陷东亚战场、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漩涡,各条石油运输线全部崩溃。在石油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号召日本汽车工业依托国内丰富的水电资源向电动汽车方向发展。
1947年,日产研制出了旗下第一款电动汽车—TAMA,TAMA采用了可充可换的铅酸电池,续航最高96km,最高时速达到35km/h,后来一度被广泛应用在日本出租车领域。
继TAMA之后,日产又陆续推出了EV4、March EV、Prairie Joy EV,虽然没实现量产,但经过不断的推陈出新,日产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不断实现了质的突破。
经过了六十余年的技术积累,日产终于在2010年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LEAF聆风。一经推出,便风靡日本、欧美市场。彼时,特斯拉还只是美国小有名气的新势力,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一片蓝海。
如今,聆风在全球的销量已经突破了64万,行驶累计210亿公里,且电池0事故。
日产的电动化之路虽然起得早,走得慢,步伐小,但走得稳不出事才是硬道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在技术上谨小慎微免不得瞻前顾后,可最终落到用户身上时,便是后顾无忧的省心。
二、时机来了
尽管起步很早,但当电动化真的来临的时候,日产的脚步却变得犹豫了。
2020年9月份,日产全新纯电平台CMF EV云图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艾睿雅亮相北京车展东风日产展台。虽不至于惊艳,但还是捕获了一些日产忠粉的心。
就在日产仿佛已经昭告天下正式吹响电动化号角的同时,国内新势力还在步履蹒跚地前进,丰田本田还在隔岸观火,而两个月后,大众ID系列才开始首发。
尽管艾睿雅于2020年就已经在国内亮相,可直到2年后,也就是今年的9月份,艾睿雅才正式上市。在发布会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总经理山口武说:“行至当下,日产再次迎来创新洗礼时刻,艾睿雅将会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相对于50万内最好的小鹏G9和500万内最好的理想L9,山口武的论调可以说已经非常低调了。
当下,在艾睿雅所处的30万级的价位区间中,特斯拉、比亚迪以万辆级销量长期遥遥领先;极氪、问界等新势力品牌则紧随其后;大众ID系列已经开始渐有起色;而日系车依旧没有水花。
在这个比谁说得漂亮、长得好看、玩得花哨的市场阶段,向来内秀的日产似乎显得格外难以融入。
然而我们也看到,随着由互联网企业造车炒起的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新鲜感的减褪,新能源汽车真正的价值开始回归。蔚小理股价的腰斩恰恰说明渐趋冷静的市场已经给部分新势力品牌浇了一桶冷水,而这或许就是日产等传统合资企业重新发力的新的机会。
三、必须要卷了
在当下越发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广汽埃安背靠广汽,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形成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产业闭环,在不确定因素环绕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了强大的企业韧性,销量也实现了节节攀升。
如同广汽埃安,相比新势力品牌,传统汽车企业往往在产业链的把控上有着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这可以说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价值的回归,传统汽车企业在行业寒冬中走的更稳更远的最大底气。
而日产电动化经过75年的技术沉淀,可靠性、实用性等很多方面都要强于新势力品牌,可以说在省心这一方面用户永远可以相信日产。
对于当前的日产来说,综合日本国内市场以及国外市场的境况,采取走半步的电驱化的战略方针不失为一种较温和的改革策略。无论如何,走半步总强过原地踏步。
不过在中国市场,走半步却是远远不够的。
在庞大的中国市场要想分一杯羹,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品牌崛起的情况下,日产等合资品牌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难过,要想发挥出传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夺汽车市场话语权,只能一个字—卷。
卷产品、卷产能、卷营销,应卷尽卷,能卷都卷,要想在国产、外资、合资全面开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杀出重围,只有不停的卷,并且卷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中国本土化运营。
众所周知,东风日产是日产在国内的唯一的一家合资企业,并且高层岗位一直被日方把控。尽管这样可以保证日产在全球方针的协调同步,但却妨碍了东风日产因地制宜的本土化运营。
根据相关数据,纯电汽车上半年在中国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1%,整个2022年预计将达到30%~35%,纯电汽车市占率正不断加快速度提升。
面对这样的情形,日产需要赋予东风日产在中国市场特定的话语权,以便于本土化运营,灵活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化。
日产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速度也该卷起来了。
四、电动势有话说
如果从1881年,法国发明家古斯塔夫·特鲁维发明出世界上第一辆可充电式的三轮电动汽车算起,电动汽车的历史已经有141年了。
在141年的岁月中,电动汽车的身影从未消失,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脚步也从未停止。而恰恰就是因为电动汽车已经有了足够的沉淀,才有机会在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呈井喷式增长,渐渐取代燃油车成为大势所趋。
变革的浪潮之下,自带话题基因的国产新势力赚足了眼球;以BBA为代表的德系车也不失其忠实的拥趸;法系车被浪潮打的晕头转向,退出的退出,扑腾的扑腾;美系车正渐渐失去了存在感;而日系车则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日本社会中进行艰难的转型。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尽管国产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先发制人,并在技术层面走在世界前列。不过一众合资品牌,尤其是包括日产在内的日系车型,在电动技术上长年累月的沉淀以及对整体汽车工业的把控都还是有着更多的优势。
这也就意味着在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中合资品牌往往有着更强的抗风险性,在偏激进的电动化技术中有着更强的可靠性。在这些方面,国产品牌还需继续潜心修炼。因而随着电动化的不断深入,合资品牌积蓄多年的力量将逐步释放,对目前把握了市场话语权的国产品牌也将会产生威胁。
不过面对汽车被重新定义、产品逻辑天翻地覆的境况,合资品牌要重夺市场话语权,不止要加快速度,更要抱着从头再来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