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价格天花板之后,自主品牌可谓捅破了向上发展的“窗户纸”,正式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自主品牌也将面临全新的考验,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自主品牌需要对过去的发展进行全面总结,以打造全球化汽车企业集团为目标,制定全新的发展阶段,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打造一流品牌竞争力的格局
品牌溢价能力不高,是过去很多年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一大掣肘,尤其是在自主品牌产品技术水平、品质和质量等各种表现不断提升之际,品牌溢价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对自主品牌的向上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这直接导致很多自主品牌车企“不赚钱”。卖车亏损之下,企业在资金、持续研发投入等方面面临很大压力,必然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于是,突破价格天花板,构建与产品品质一致的品牌溢价能力,将是自主品牌未来几年的重点工作。
在互联网造车企业加入后,汽车品牌的成长、构建得以提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今天中国消费者对一个新品牌的接受度要比以前高很多,一个新品牌的构建过程也相对容易一些。”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所言,过去几年,中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这直接推动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突破价格天花板。同时,品牌溢价能力也有所提升。过去几年,头部自主车企的单车售价都有所提升。
二手车保值率是汽车品牌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2022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几年,自主品牌的保值率有所提升,今年自主品牌整体保值率为46.5%,相较去年上升1%。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自主品牌的保值率表现更好。《2022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纯电动汽车保值率中,自主品牌优势明显,小鹏、蔚来的一年保值率均在70%以上。J.D.Power中国区总裁苏骏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保值率是购车的重要参考;对于车企而言,保值率是品牌管理和车型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
然而,突破价格天花板之后,只是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第一步,在价格提升的同时,品牌溢价能力、保值率等各种品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因素的全面提升,才是一个品牌健康成长的关键。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大多自主品牌都制定了较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在品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自主品牌能否继续推动品牌成长,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是关键。品牌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借助互联网思维的优势取得一定成绩后,自主品牌能否乘势而上、持续提升才是长期考验。
融入全球汽车发展的格局
“让中国车跑遍全球。”这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造车梦,也是自主品牌向上发展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工信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全球化是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一环。中国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全球统一大市场的挑战和竞争。李书福表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汽车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出海”正从简单产品贸易,走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全产业链输出。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在积极推进全球化发展进程,出口量在近两年有了很大提升;企业走出去的方式的也更加多元,不仅有整车出口,也有更多的对外投资。正如李书福所言,中国汽车出海正在走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全产业链输出,以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就。
目前,主流自主品牌都在积极推进海外发展,积极推进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发展。但是也如李书福所言,中国汽车工业部分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竞争力依然不足,需要不断提升,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当前,汽车行业变革已经开启了产业链调整、生态圈扩大的时间窗口,新的赛道已经开始搭建,一场新的马拉松已经出发。”在李书福看来,当前汽车产业的边界已被打破,未来的汽车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超级智能移动终端”。
自主品牌要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变革方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领中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汽车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我们主张开放竞争、自由合作、广泛交流、有效协同,而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李书福表示:“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给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拥有更加完美的消费体验,为中国制造增辉添彩。”
在融入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自主品牌车企需要向大众、丰田等国际化大型车企学习,借鉴他们全球化的管理和发展模式,根据自身特点,寻求更适合中国汽车发展的模式,把发展步伐迈向更广阔的全球汽车市场。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全球化发展战略,并增强全球化产业链管理能力。不仅要有全球化产品,更要有打造全球化车型的能力。众所周知,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打造被全世界各国消费者欢迎的车型是突破市场的关键,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丰田、大众们推出卡罗拉、高尔夫等深受全球各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但目前的自主品牌车企,却很少有这样的产品。即使在本土市场,也是在用不断迭代焕新的产品抢占市场,很少有持续畅销多年的产品出现。快速迭代是“快消品”时代市场的需求,但对一个全球化车企而言,却不能仅满足于快速迭代的“快消品”迎合消费需求,而是要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爆款产品引领消费需求,才能推动品牌在全球市场形成竞争力,而这正是自主品牌目前所欠缺的。
更为关键的是,要想更好融入全球汽车工业发展,自主品牌还需要在全球化管理方面下功夫,不仅是建一两个全球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而是需要站在全球发展格局之下,构建符合全球化管理体系需求的体系,构建从产品研发到供应链采购、甚至营销网络的全球化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副会长张书林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应当抓住机会走向囯际,既可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也可减轻国内的竞争压力,走出国门一定要着眼长远,形成高素质、高质量、讲诚信的产业基础,这也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然趋势。”
形成放下成绩、砥砺前行的格局
今年10月,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取得了不错的领先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在于我国率先形成了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在于我国构建了较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尤其是在技术上,核心技术已经取得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技术不断进步。动力电池已基本解决续驶里程短、电芯安全和寿命等关键问题,能量密度等核心指标持续改善,与整车产品匹配性越来越好。整车平台技术不断升级,在纯电专属平台方面,自主车企走在全球前列,基于动力总成的改变,注重车辆的结构优化、质量分配、空间利用和系统集成,并综合运用轻量化、安全化等技术,确保产品的优越性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统筹推进技术创新,加力引导应用消费,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关键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整车的正向研发体系基本形成。
虽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身后的“追兵”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全世界主要汽车国家都坚定地推进新能源汽车替代方案之际,我国能否保持领先,面临很大压力。日前,欧盟已经就“2035年起欧盟市场所有在售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计划达成一致,即欧盟将自2035年起禁售汽油车和柴油车。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方面,欧盟的步伐非常坚定,这也就意味着欧洲相关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将会大步跃进。与此同时,全球各主要车企也在坚定的推进新能源汽车战略,这无疑将对自主品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很大冲击。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一种“必需品”而不是替代品之际,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能否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能力,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战略,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不容忽视的竞争力是关系自主品牌车企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过去几年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技术、有积累、有决心、有行动的企业,的确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就,而那些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车企都渐渐被市场淘汰。11月16日,比亚迪举行了其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活动。这家率先宣布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自主品牌车企,依靠坚定不移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取得了领先一步的发展成就。在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之际,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已经突破了20万辆,成功问鼎销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华泰、力帆等车企已经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事实上,这些被淘汰的企业也并非没有推进新能源汽车转型,如力帆推出的换电产品,也在一定时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影响,但未能形成持续市场竞争力还是让它不得不被淘汰。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新兴市场,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坚定地推进新能源汽车转型,是决定自主品牌能否在突破价格天花板后,开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条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需要以全新的高度加倍投入,坚定发展步伐和决心,才能谋求更好的向上发展。
塑造普及智能网联的格局
“无智能,不汽车”,由于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较高的接受度,让中国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最早也是最快投入应用的市场。工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达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随着消费市场的开启,未来,智能网联功能之于汽车将不再仅是加分项,而是必要条件。在智能网联方面,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事实上,自主品牌尽管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但还没有形成绝对竞争力。“在智能网联方面,大家都在对标特斯拉。事实上,我们的确还没有做到特斯拉那么好,还是有差距的。”在许海东看来,虽然自主品牌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距离领头羊特斯拉的确存在一些差距,而这种差距将决定未来自主品牌的走向。
当智能网联功能之于汽车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必备功能之后,对产品相应的功能呈现也将有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功能的可靠性,还要求产品的安全性,甚至更好的经济性。这就对相关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质量管控能力,甚至供应链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当前的“缺芯贵电”给长安汽车带来单车0.5万~3.5万元的成本增加。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车企不仅要增强智能网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可靠性,还要求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甚至供应链的效益,而这对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将提出新的考验。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相较于大型车企集团,已经建立起的相对稳定、科学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体系,自主品牌无论是供应链布局,还是管理能力上,都有很大欠缺,这正是自主品牌需要努力的方面。